close

capoeira-brazilian-martial-arts.jpg

 

夏日週末午后,巴西利亞地標之一電視鐵塔,圍著一群好奇的外地觀光客,正在觀看一場精彩的武術表演,這場兩人徒手對決的比賽,在獨特的民族樂器伴奏下,倒像是在表演舞蹈和雜耍,還有圍觀者拍手唱和,低聲吟著黑人靈歌,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。

 

巴西早期原住民以Capoeira來形容體型較小的鷓鴣(山雞的一種),雄性鷓鴣非常珍貴,擅長與敵人進行凶猛的打鬥。Capoeira比賽是在一個圓形輪圈(Roda)內進行,有點類似日本相撲的土俵,這是最令人著迷興奮的地方。比賽進行時,選手需要具備靈敏的直覺反應,不僅要利用身體的力氣,還要技巧的曝露對手弱點展開攻擊和反制。所以,這個比賽融合了舞蹈、音樂、宗教儀式、搏擊,甚至雜耍的元素。

 

雖然沒有人會否認Capoeira受到非洲人的極大影響,但是對於Capoeira早期源於非洲的說法始終欠缺直接證據。目前已知最早的歷史文件,約在1770年左右,距離出現奴隸制度已為時久遠。爾後,直到十九世紀初才有進一步關於Capoeira的文件出現,這是里約警察單位的一份筆錄。

 

 

就像美國一樣,早年巴西亦曾存在奴隸制度。奴隸被送往以蔗糖和菸草為主要作物的農地耕作,這些地方對奴工的需求量非常大。當時,保守估計約二百萬名奴隸從非洲被帶至巴西。他們分別居住在三個主要港口:巴夷亞、海息飛和里約。

 

在海息飛和里約,奴隸來自各種不同的種族團體,有時候甚至來自敵對的種族,如此一來這些奴隸很難共謀反叛。大多數居住在里約的奴隸來自南非的班圖族,而其他地方,像是巴夷亞,奴隸則主要來自西非。當奴隸們了解他們的地位條件──永遠被看待成非志願的勞力──無法改變時,他們開始向外逃跑。

 

在海息飛,一個40名奴隸組成的團體背叛了主人,殺死所有白人雇主,還放火燒了農場房舍。後來他們獲得自由,並找到一個藏身之處來躲避狩獵奴隸著的追捕。他們走了好幾個月路程前往山區躲藏,中途還獲得不少印第安人的幫助。最後他們到達了自認為安全的地方,因為此地到處是棕櫚樹,故以「棕櫚城」(Palmares)命名。於是一個非洲人社區就在這裡誕生,這個社區延續將近一個世紀。Capoeira的雛型也在這個社區出現。

 

過了幾年,山區各處又建立了散居的屯落。其中最大的就是棕櫚城,居民超過20萬人,還包括少數印第安人和白人。在這裡的部落,無論先前在非洲是異族或敵人,皆團結一致。新形成的社區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大熔爐,他們在新環境彼此分享,並互相學習舞蹈,祭拜儀式、宗教和遊戲。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結果,於是出現了Capoeira的雛型。棕櫚城因更多難民到達而快速發展,也逐漸開始擔心葡萄牙殖民者的覬覦。棕櫚城居民經常下山交易手工藝品、水果和動物毛皮,還偶而突襲農場解救更多的奴隸。因為越來越多的奴隸逃跑,棕櫚城開始影響到農場經營的生計,殖民者因為勞動力每下愈況而承受經濟損失。

 

1630年荷蘭軍隊入侵巴西,葡萄牙殖民者的處境雪上加霜。農場奴隸利用這個情勢,在獲得棕櫚城的協助下,紛紛離開農場,甚至攻擊葡萄牙軍隊,葡萄牙軍隊腹背受敵。雖然最後荷蘭人贏得勝利,但非洲人仍未停止戰鬥。1644年,荷蘭人組成探險隊前往棕櫚城,可惜一事無成。翌年,第二支探險隊再度前往山區,還是無功而返。這些探險隊都是由經驗豐富和配備齊全的士兵組成。然而,非洲人發展出一套「叢林戰」或「埋伏」的戰術。Capoeira在不預警的突襲行動扮演關鍵角色,奴隸們敏捷和機智的行動,帶給白人相當慘重的傷害。

 

荷蘭探險隊成功抵達山區後,被遣返回農場的奴隸將Capoeira傳授給其他人,他們利用唯一的休假日星期天來練習。後來,他們的練習逐漸改變,還攙雜了音樂、歌唱、舞蹈和儀式,藉以他們正在練習致命的武術。

 

18885月巴西廢除奴隸制度後,少數以前的奴隸返回非洲,但大多數仍留在巴西。農場主人對雇用這些人當作勞動力已不感興趣,於是大部分奴隸前往城市搭建簡陋的棚屋,形成貧民窟。這些人在城裡也找不到工作,後來很多人組成犯罪幫派。少數人比較幸運的,因熟練Capoeira武術而被政治人物雇用當作私人保鏢。

 

一八九○年代,少數社會上層的影響力人物也開始練習Capoeira。這對政府來說是一大威脅,而總統也建立一支特別警察掌控這種狀況。不過這些措施未見成效,於是開始草擬嚴峻的刑法。為強力執行律令,總統聘用桑派歐(Sampaio)擔任警長,他是巴西史上以最殘酷的警官而著名。桑派歐決心撲滅各地的Capoeira運動,有趣的是,桑派歐自己就是一位優秀Capoeira的練習者。

 

桑派歐手下的特別警察都學過Capoeira,因此他們能夠以齊人之道還制「敵人」。他獲得總統的支持,原本可以成功達成任務,但一次突發事件使桑派歐停止捉拿Capoeira練習者。他逮捕了一位練習Capoeira的貴族成員Juca,要求他被驅逐出境。這造成了政府的危機,因為總統的內閣成員反對這個行動,因為Juca的父親名望顯赫,受到許多政治人物的愛戴。後來,總統召開內閣臨時會議,18天後,兩名內閣重要成員辭職抗議,Juca被驅逐出境。

 

這次事件以後,可以預期練習Capoeira的行為發生改變,但改變結果也正中下懷。反政府人士組織一支黑人民兵企圖推翻總統,這支民兵部隊完全由Capoeira練習者組成,在首都地區製造恐怖氣氛。警察對他們束手無策,正當情勢一發不可收拾時,巴西突然向巴拉圭宣戰。黑人民兵被派往前線作戰,這群地痞流氓一夕之間變成國家英雄。於是Capoeira的發展又開啟新的一頁。

 

 

明文禁止民眾練習Capoeira的法令直到1920年依舊未改,而練習活動亦以「民俗舞蹈」為幌子。Capoeira練習者在其藏身之處竭盡全力維護傳統生生不息,另一方面以民俗藝術方式呈現,使社會逐漸接受。當時,每位Capoeira練習者至少有有兩、三個渾號,警察雖然知道全部練習者的名字,但是無法核對他們的真正身分,因此很難逮捕他們。(這個傳統仍沿用至今,當某人「受洗」加入Capoeira練習後,就替他取一個渾號。)

 

1937年,Capoeira具影響力的Bimba大師接受總統邀請在首都表演絕技。演出成功後榮歸家鄉,並獲得政府許可,成立巴西第一間Capoeira學校。這是朝向更開放發展的第一步,後來聯邦參議院通過法案,將Capoeira訂為國家運動。如今,Capoeira已擴展至全世界,在巴西亦成為文化的一部分,Capoeira俯拾皆是──小學、大學,俱樂部和軍校都有開辦相關課程。

 

BerimbauCapoeira的心臟

Berimbau是弓狀樂器,是由兩端穿有鋼絃的細長木棍,葫蘆瓜(位於琴的底部,作為產生共振的音箱),一塊錢幣,一根短竹棍,以及caxixi(類似沙鈴)共同組成。按照Capoeira傳統,Berimbau的曲調由以下各種打擊樂器共同協奏,包括:panderiro(手搖鈴鼓)、agogo(兩只鐵鐘)、reco reco(削竹),以及atabaque(高桶狀手拍鼓)。這些樂器帶給Capoeira一種別出心裁的音色,在進行傳統比賽時,一些民俗和改良的歌曲也在一旁拍手唱和。

 

演奏Berimbau的技巧也相當獨特,很難能夠精通,因為演奏時不僅需要用左手緊握木弓並加以平衡,而且大姆指和中指還需要拿個一塊錢幣。右手則拿著一根短竹棍敲打鋼絃,此外還要拿著一個caxixi隨著短竹棍節拍演奏,也需要獨自的敲打。竹棍敲出的基本音調是:高音(錢幣緊壓鋼絃)、嗡嗡聲調(錢幣輕壓鋼絃)及低音(放開鋼絃)。左手以錢幣輕撥鋼絃會產生非常柔和的過門音調。

 

Berimbau發出獨特的節奏,讓Capoeia練習者可輕易辨認。有些節奏在各學校非常普遍,但大多數是由不同的「大師」開發並交由其弟子演奏。其中有些節奏關連至安哥拉和Ljexa等非洲國家,有些則牽涉到天主教聖徒,還有些則是用來讓參與者提高警覺。以AvisoCavalaria節奏為例,傳統上是用來提醒參與者,陌生人、警察或騎兵隊正在靠近輪圈。

arrow
arrow

    denis25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